2011年7月20日 星期三

【泥作篇 Part I】報告老蘇,我有問題~

泥作的過程中
當然心中產生了很多的疑問
包含了工法、材料以及順序
這邊就整理一下在泥作Part I 過程中我心裡的疑問吧~

Q1. 為什麼磚間的縫隙有大有小,而且有的留好寬,會不會影響結構強度?
A1.
磚間的縫隙,其實主要是為了讓接合的水泥砂漿可以吃進去,一方面達成膠合的效果,二方面可以固定住磚頭不要讓它左右搖擺跳恰恰,所以說,磚間的寬度不能過小,這樣砂漿會吃不進去,但是當然是不能太寬,這樣到時候牆面強度也會不足,未來若水電跑管鑿牆會造成大損傷的啊~


那要多少的寬度才夠啊?就參考文章來看,大概是1cm左右吧?可是畢竟人不是機器,而且工地現場絕對與工程理論上有很大很大的差異,所以請不要以理論要求現場,那這樣你的工程會沒人敢做,你的工程造價會飛上天~
參考文章:http://tpfile.tcavs.tc.edu.tw/teacher/20710/set/..%5C%E6%95%99%E5%AD%B8%E8%B3%87%E6%BA%90%5C01_01_01_%E7%A0%8C%E7%A3%9A%E4%BB%8B%E7%B4%B9.pdf

一般而言縫隙多寬師傅們都會有底的啦~而且這種東西通常不敢開玩笑,因為牆一倒下來非死即傷,往裡一看馬上就會看出施工扎不扎實了,到時候還要被抓去關吃官司,師傅大都不會做這種賠不完的偷工啦~

Q2. 砌磚除了縫隙之外,還有哪些要注意啊?
A2.
  就我在家裡現場看到的,在牆面的接合處,比如說新舊牆面、垂直交叉的牆面,最好請師傅做一些補強,例如在新舊牆面的接合處,請師傅就一定高度打一根鉚釘到舊牆面裡面,然後留一半讓新砌的牆面得以吃掉一些,這樣未來整個砂漿粗底打起來之後,新舊牆面就會比較有『接合』的力道,其原理應該是類似於土木中的鋼筋預留,讓加上去的結構物和原始結構物有所結合,這樣未來若遇地震有力量的傳導才不會支撐力不足,可以分散受力。

紅圈圈的地方就是師傅打好的鉚釘,未來磚牆砌到那之後,水泥砂漿就會吃到那根釘子,這樣牆面的強度與受力就會跟原始牆面比較一體嚕~也可以視為是原始牆面先『扶』著剛砌好的新牆面啦~

 而在牆面的交叉處,像是我家的客廳與主臥間的牆(電視牆面)與主臥衛浴的門口隔牆(主臥衛浴牆)都是新砌的,師傅就會故意在電視牆面留一個磚頭寬度的孔隙,讓主臥衛浴牆的砌磚可以有幾塊吃進去電視牆面,這樣也跟上述的鉚釘作用一樣,讓整個牆面通通都可以吃到力量,未來發生地震不會只有單獨的牆面吃力,而是大家分散受力,水平四個象限的吃力都可以平均,牆面才不會裂縫太多,甚至倒塌造成危險唷~

就像是紅圈中的磚牆交接處,因為兩面牆都是新砌的,所以可以互相預留孔隙讓彼此的磚吃進去連成一體囉~這樣未來砂漿再打起來,整個磚牆就會更夠力囉!!


Q3. 為什麼要先打粗底啊?怎麼不磚砌好了就直接上水電,最後再來收尾就好了啊~
A3.
  我當初也是覺得,啊水電不是也要鑿牆壁埋管,那先打好粗底的牆面不就還要遭受破壞?這樣不就又要補?怎不等水電都鑿好牆壁埋好管再通通一次補哩???
  這其實有夠簡單,因為啊,單只有磚砌好的牆壁沒有上粗底,到時候鑿牆牆面會力量不足的~容易把整個牆面鑿穿或是造成崩塌啊啊啊啊啊~工安意外還是不要發生的好!!就多補幾次吧~

講完這些設計師跟監工小李要是有看到,應該都覺得我很會『』,因為當初我因為磚的縫隙也是挺擔心的.....XD,不過粗底打完看見牆似乎是相當『勇健』,一切疑慮好像都消失了~XD

其實只要對於家裡施工中的狀況有問題就問設計師或是監工或是工班師傅吧~讓自己看得沒疑惑,一來長知識,二來未來也住得安心啊!!


沒有留言: